公司不签劳动合同那你就赚了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背后的 “权益转机”
在劳动用工领域,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看似是对劳动者不利的状况,但实际上,从法律角度来看,劳动者在此情形下可能获得一些权益保障。以下详细分析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及劳动者可争取的权益。
1. 双倍工资赔偿
1.1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时支付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的双倍工资。
1.2 案例说明
例如,小李于 2024 年 1 月 1 日入职一家公司,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直到 2024 年 11 月,小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应向小李支付 2024 年 2 月 1 日至 2024 年 10 月 31 日期间的双倍工资。这是对用人单位不履行法定签约义务的一种惩罚性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推定
2.1 权益保障
当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来说,意味着工作稳定性增强。除非出现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2.2 举例
小张在一家企业工作,企业自小张入职后一直未签劳动合同,在小张工作满一年后,法律即视为企业与小张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企业之后想辞退小张,就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如小张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等,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
3. 其他权益维护
3.1 社会保险缴纳
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些保险能为劳动者提供多方面的保障。若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补缴,并可就因未缴纳社会保险而遭受的损失要求赔偿。
例如,小赵在未签劳动合同的公司工作期间生病,由于公司未缴纳医疗保险,小赵的医疗费用无法通过医保报销。小赵可以要求公司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损失,并补缴在职期间的社会保险。
3.2 劳动条件与待遇
劳动者同样享有与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同等的劳动条件和待遇。如获得劳动安全保护、按照规定享受休息休假等权利。若用人单位侵犯这些权利,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监察投诉、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综上所述,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并非意味着劳动者只能处于被动。劳动者应了解自身权益,积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同时,这也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