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拘留,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制裁老赖?
除了拘留,制裁老赖的措施还有很多,具体如下:
信用惩戒类
-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法院将老赖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通过该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老赖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会被予以信用惩戒,在商业活动和信贷等方面的权益会受到极大影响。
- 实施联合信用惩戒2:法院与其他部门如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等协作,对老赖进行联合惩戒。例如工商部门限制其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税务部门限制其享受税收优惠,金融机构限制其贷款、信用卡申请等业务。
限制消费类
- 限制高消费1:老赖不得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高消费,不能购买不动产、非经营必需车辆,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 限制驾驶非营运小汽车:部分地区出台 “限驾令”,限制老赖驾驶非营运小汽车,增加其生活成本,限制其出行方式。
财产处置类
- 查询与冻结财产: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等手段,查询老赖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债券等财产信息,并可依法冻结、查封相应财产,防止其转移。
- 拍卖与划扣财产:对于已查封、扣押的老赖财产,法院可依法进行拍卖、变卖,以所得价款偿还债务。同时,可直接划扣老赖银行账户内的存款用于履行义务。
- 搜查令:法院院长签发搜查令后,执行人员可对被执行人隐匿地、被执行人身体,以及可能存放财产、信息资料的场所、物品进行搜查,强制开启有安全措施的场所或物品,以查找被隐匿的财产。
限制行为类
- 限制出境:法院可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决定对老赖采取限制出境措施,防止其通过出境逃避债务。
- 限制任职:限制老赖在某些特定行业内的职业发展,例如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职务。
- 行业准入限制:禁止老赖进入某些特定行业开展业务活动,如金融、房地产等行业。
刑事处罚类
若老赖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信息曝光类
法院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发布抖音视频等,全面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向全社会公开披露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照片、身份信息、欠款金额等,让其接受社会舆论监督12。
特殊处罚类
《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中提出了按日罚款制度,对被执行人拒不交付特定标的物的,可以对其按日予以罚款,但是累计不得超过一百八十日,增加老赖的违法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