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苏州律师吕婷网站!

律师如何对拒执罪进行辩护

律师对拒执罪进行辩护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犯罪主体方面

 
  • 主体认定错误:仔细审查当事人是否属于拒执罪所规定的主体范围,若当事人并非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如在一些复杂的经济纠纷中,可能存在对责任主体认定不清的情况,误将无关人员当作被执行人或协助执行义务人等,律师应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辩护。
  • 特殊主体的责任界定:对于单位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要准确界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需证明当事人并非是能够对单位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承担直接责任的人员,避免主体范围的不当扩大化。

主观故意方面

 
  • 无拒不执行的故意:通过收集证据证明当事人没有明知判决、裁定已生效却故意拒不执行的主观心态。例如,当事人可能因对法律文书的理解存在偏差,或因客观原因未及时知晓判决、裁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导致未能按时履行义务,而非出于主观上的抗拒执行。
  • 存在合理误解或信赖:若当事人是基于对其他权威机构或专业人士的建议、解释产生了合理信赖,从而实施了看似拒不执行的行为,律师可据此进行辩护。比如,当事人根据政府部门的某项政策解读,认为自己无需立即执行法院判决,这种情况下可主张其主观上不存在犯罪故意 。

客观行为方面

 
  • 行为不符合犯罪构成:详细审查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拒执罪所规定的客观表现形式。如当事人虽未履行判决义务,但未实施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等积极的抗拒执行行为,也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等,仅仅是因经济困难暂时无力支付等客观原因导致无法执行,不构成拒执罪。
  • 行为时间的界定:关注当事人相关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果其实施的如转移或隐匿财产等行为是在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尚未生效之时,那么该行为就不应被认定为拒执罪中的拒不执行行为。
  • 未达到情节严重程度: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拒执罪需达到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律师可从多方面论证当事人的行为未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如当事人虽有部分不配合执行的行为,但未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或未对申请执行人造成重大损失等;或者虽有一些不当行为,但在法院采取相应措施后及时纠正并积极履行义务,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等。

执行能力方面

 
  • 无执行能力:收集能够证明当事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不具备履行特定行为义务能力的证据,如银行账户流水、财产状况评估报告、收入证明等,以证实当事人并非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从而不构成拒执罪。例如当事人因企业经营不善已濒临破产,所有资产均已被用于偿还其他债务或维持基本运营,根本无力再履行当前的判决义务.
  • 执行能力受限:即使当事人有一定的财产,但如果该财产存在权利瑕疵或受到其他合法限制,导致无法实际用于执行,律师也可据此进行辩护。比如财产被其他法院先行查封、冻结,或者存在共有产权纠纷等情况,致使当事人客观上难以按照判决要求履行义务 。

证据合法性与证明力方面

 
  • 质疑证据的合法性:对公诉机关提供的用以证明当事人构成拒执罪的证据进行严格审查,若发现存在证据收集程序违法、证据来源不合法等问题,可依法申请排除该非法证据,削弱公诉机关的指控力度。
  • 降低证据的证明力:即使证据本身合法,但如果其证明力不足,律师也可通过合理质疑、提供相反证据等方式,降低该证据在认定犯罪事实方面的作用。例如,对于证人证言,可通过交叉询问等方式揭示其证言中的矛盾、不实之处或其与案件存在的利害关系等,从而影响该证言的可信度和证明力 。
上一篇:哪些情况下会构成拒执罪
下一篇:司法实践中拒执罪的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