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转贷会有哪些后果
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转贷会产生多方面的后果,具体如下:
法律后果
- 合同无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第一项,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合同无效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 刑事责任: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信用后果
- 个人信用受损:若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逾期记录会体现在其征信报告中,导致信用评分降低,影响其未来申请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业务的审批结果。此外,这种不良信用记录可能会被金融机构共享,使得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办理也受到限制。
- 影响他人信用:如果转贷行为涉及到担保人,担保人的信用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当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担保人需要承担连带还款责任,若担保人未能履行责任,同样会被记录在信用报告中。
金融市场后果
- 扰乱金融秩序: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行为,绕过了严格的金融监管,进行变相放贷,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信贷市场秩序,还可能滋生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行为,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 增加金融风险:这种行为使得资金的流向和使用脱离了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威胁